房产新政引发违约潮律师详解交易各方权利责任
来源:法制日报关键字:新政;律师;首付款;房产经纪人;房子作者:陈东升2010-05-070256
和前几年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很类似,最后扑进去的,很大一部分是最普通的投资者。这部分人本来余钱不多,承受楼市变化的能力很脆弱,新政一出台,虽然具体实施细则还未明朗,但明显已是无比焦灼,急于解约
法制日报记者陈东升法制日报通讯员严静朱燕
浙江图书馆二层,上百人拿着房产交易合同或者意向书,排队等待律师的解答。
针对房产新政下大量出现的房产政策问题,5月3日,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组织了一场题为《房产新政下,违约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?》的法律讲座,同时还邀请了多位资深房产律师到场提供免费咨询。
《法制日报》记者在现场看到,讲座异常火暴,还没开场,走道里已经站满了人。由于人太多,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加座,结果加座还是坐不下,只得临时征用旁边的会议室,安排律师在会议室接受咨询。
20多位资深律师全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,每位律师在接受咨询时,身边至少还有5人在等候。
来咨询的有70多岁的老人、40多岁的中年夫妻、背着名牌包、穿着考究的年轻男女……一家著名房产中介公司干脆组了个团,带着多位房产经纪人一起来咨询。
房产新政颁布以来,房产交易意向书、预约认购书、合同出现了大量的违约情况,是信守承诺继续交易,还是终断合同停止买卖?如果违约,将面临什么样的法律风险,守约方又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?买方、卖方、中介都面临着极大困惑。
新政一出,被认定为二套房,要多支出一大笔钱。房子买不起,首付款也拿不回来,怎么办?
俞大姐焦虑地盯着一个位律师,说得额头冒汗。
俞大姐,年过半百,杭州人,女儿在城西工作,一家三口住在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。本想买个面积大点的房子改善一下住房条件,可惜市中心的房价太高,于是俞大姐考虑在余杭闲林一带买个大一点的,主要是方便女儿上班。
挑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俞大姐终于在闲林挑了一套面积90多平方米、总价在100万元以内的房子。
新政之前,按俞大姐家原来的情况,属于低于杭州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29.6平方米的情况,再买房时视为首套,可享受8.5折优惠利率。俞大姐倾全家之力,发动亲戚,好不容易凑够了首付款,余下的按揭分30年还清。
4月14日,俞大姐支付了10万元的首付款。
新政一出,全家傻眼了,自家的情况被列为购买第二套住房,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,利率提高1.1倍。对于俞大姐家来说,这多出来的一大笔钱,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了,这房子只能不买了。
卖家认定俞家违约,不愿退回10万元,并要求继续履行合同。
俞大姐急得几天几夜睡不好吃不下,房子买不起,首付款也拿不回来,怎么办?
买方卖方都想解约,可中介不愿意,扣住了房东的三证,房东拿不到三证,不肯退首付款———三方僵持
张先生,40多岁,家住杭州市滨江区,房子面积120平方米,三房两厅,夫妻俩、儿子、父母一家五口同住。
“我很想有一个书房,儿子大了也需要自己的空间,加上手头有点钱,就打算改善一下住房条件。”张先生说。
今年年初,张先生卖掉了老房子,持币看房。随后房价飞涨,眼看卖老房子所得的钱能买到的面积越来越小,张先生急了,加快了看房速度:“就怕再不买,不要说换大房子,连原来的面积都保不牢了。”
4月6日,张先生终于下单,签订合同买下之江公寓的一套房子,140平方米,总价200多万元。合同约定,首付4成,剩下部分办理公积金和商业组合贷款,约定违约金为40万元。签了合同后,张先生当即支付了86万元的首付款。
新政颁布之后,中介通知张先生,组合贷款很可能贷不出来。
张先生说,现在楼市前景不明,如果买不成,持币观望一段时间也不是坏事,于是和房东商量,要不解除合同?房东同意。
中介却不愿意了,扣住了房东的三证,要求张先生和房东各支付2万元中介费。
房东虽然同意解除合同,但是拿不到三证不肯退还首付款。
三方僵持。
工作半年咬牙买了首套房,因无法贷款要全付,买家拿不出也不愿支付违约金,卖家则不肯退还首付款
李先生,舟山人,20多岁,大学毕业后来杭州工作不到半年,经历了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的房价大涨。
“房价涨得太凶,很担心以后买不起房子。”小李说,眼看房子一天一个价,他咬咬牙,拿出全部积蓄,让父母资助大部分,开始看房。
2010年4月13日,他在富阳紫云山庄买了一套二手房,60多平方米,总价39万元,满5年无营业税。
这是他首次买房,合同约定,首付3成,其余按揭30年。
小李算了算,觉得自己可以承受,当即支付首付款10多万元。
新政一出,中介让小李提供在杭纳税1年以上的证明,小李拿不出,中介说贷款办不下来,要全额付款。
小李无法支付,也不愿支付违约金,而卖家也不肯退还首付款。
“这几乎是我和父母全部的积蓄啊。”小李说。
新政出台前为儿子疯抢一套婚房,如今这套房子有两本房产证,意味着以后要为二套房、三套房支付更多的费用
杨女士,40多岁,儿子18岁,在杭州市中心有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,一家三口住在这里。
“儿子大了,准备给他买套房子结婚用。”4月3日,杨女士签下合同,买了临平某知名品牌楼盘的一套135平方米的房子,一手房,当时均价近万。